学术成果
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暨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王玉彬教授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

近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25年第3期全文转载了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暨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王玉彬教授的题为《荀子人性论平议——由“秩序”视域与“正名”方法而论》的高质量论文,该文原载于《文史哲》2024年第4期。

文章认为,荀子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以“秩序”为思考视域,以“正名”为理论方法。在还原“公共秩序”视域的基础上运用“正名”方法,堪称探究荀子人性观念的内在要求。在荀子那里,“性”有“本然之性”“自然之欲”两种内涵,“伪”有“知虑之伪”“能动之伪”“行成之伪”三层意蕴。所谓“善”,指在平正的公共秩序这一“根本善”情境中,人之“自然之欲”得到满足的“基础善”,以及“义”之独特价值获得实现的“究竟善”;与之相应,“恶”指的是在混乱的公共秩序这一“根本恶”情境中,人之“自然之欲”无法得到满足的“基础恶”,以及“义”之独特价值无法开显的“究竟恶”。与之相应,“性恶”可从三个方面得到解释:“根本恶”由“性”之流弊推衍而来,“基础恶”道明的是“性”之无法自治,“究竟恶”意味着“性”对“究竟善”的全然遮蔽。在荀子那里,“礼义之善”源自圣王“道心”的考量与筹划,并通过“教化”而归于常人“智心”的理解与认可。总之,在荀子那里,“心”为良善的公共秩序的建构以及符合礼制、追求道义的个人生活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堪称其人文理想中融通性伪、沟通圣凡、贯通始终的枢纽。

《中国哲学》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刊物,精选中国古代哲学及史料学、中国哲学的特点及方法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化及中西哲学的比较等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探讨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中西会通的近现代哲学,辨析儒释道三家在中国互相斗争及融合发展的历史,反映新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动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设有综论、易学研究、传统儒学研究、诸子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道家思想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等亮点栏目。

文:吕奕涵 封莹

审核:翁祥栋